年代 宋皇祐二年(公元1050年)
展品详情

104-大宋重修北岳庙之记(宋皇祐二年韩琦).jpg


         此碑立于宋皇祐二年(公元1050年)正月,楷书,兼具颜真卿和柳公权之风骨。资政殿大学士韩琦撰并书,朝奉郎钱贻范篆额,此碑为皇祐年间韩琦知定州时,重修北岳庙,功竣而撰文刻石以纪其事。文章语言朴实,不尚辞藻,思想明确,表现出名臣的求实作风。




《大宋重修北岳庙之记碑》


         文献形态:碑高5.02米,宽1.60米。楷书20行,行46字,碑四周刻花边,有碑阴,作三截书,上十一行,中九行,下七行,每行字数十至三十六字不等。此碑现存北岳庙内,保存完好,文字清晰,河北省古建研究所存有整幅拓片,拓本长2.85米,宽1.5米。碑额拓本长0.85米,宽.68米。资政殿大学士韩琦撰并书,朝奉郎钱贻范篆额。此碑《金石萃编》、《京畿金石考》、《寰宇访碑录》等金石类书目均有著录。


         碑文简介:

         宋皇祐二年(公元1050)一月十九日立。庆历七年(1047年)五月,韩琦为京西路安抚使,自扬州徙郓州(今山东东平),十二月,韩琦徙知成德军,庆历八年四月又移知定州(今河北定州)。此碑为为韩琦知定州时,重修北岳庙,功竣而撰文刻石以纪其事。此碑不仅高大,气势不凡,而且碑文内容重要,故历代金石学者多着录。明·王世贞在《弁州山人稿》评此碑云“书法颜平原,而时时露柳骨,锋距四出,令人不敢正视。”清·孙承泽在《庚子消夏记》评谓“此碑仿颜鲁公,宛如《画像赞》,毅然有不可犯之色。”。


         韩琦(1008-1075)字稚圭,自号赣叟,相州安阳(今属河南)人。《宋史》卷三一二有传。北宋大臣,著名政治家。曾出任陕西安抚使,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,功勋卓著;又曾任扬州、定州、并州知州,于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为相,封魏国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