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岳庙现存碑、碣200余通,自北魏、北齐、唐、五代、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到民国时期,跨越时间1500余年。碑刻内容大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,也有诗词歌赋的观后感。书法有真、草、隶、篆和行书等字体,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。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铭(碑阳,陈彭年)宋
此碑刻于宋大中祥符九年,(公元1016年),碑额篆书“北岳安天元圣帝碑铭”,陈彭年撰文,邢守元篆额并书丹,碑文行书,笔致轻盈,自然匀适,在宋代行书碑中可谓上承之作。
北岳恒图(碑阳嘉靖二十六年)
此碑刻于明嘉靖二十六年(公元1547年),曲阳知县周寅刻石。此碑绘制了北岳庙的范围和建筑布局。北岳庙规模宏大,古建成群,主要建筑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,建筑平面布局呈“田”字形。
大宋重修北岳庙之记(宋皇祐二年韩琦)
此碑立于宋皇祐二年(公元1050年)正月,楷书,兼具颜真卿和柳公权之风骨。资政殿大学士韩琦撰并书,朝奉郎钱贻范篆额,此碑为皇祐年间韩琦知定州时,重修北岳庙,功竣而撰文刻石以纪其事。文章语言朴实,不尚辞藻,思想明确,表现出名臣的求实作风。
大唐博陵郡北岳恒山封安
此碑刻于唐天宝七年(公元748年),碑文隶书,方劲有力。翰林院学士李荃撰文,吴郡戴千龄书写并题篆。记述了唐玄宗天宝五年下诏封北岳恒山为安天王,天宝六年三月乙酉举行封王典礼的经过。体现了唐王朝对北岳祭祀的重视。
顾亭林先生北岳辨(清)
此碑刻于清光绪十五年(公元1894年),碑文行书。明末清初思想家、文学家顾炎武撰文,曲阳县知县謝鉴礼书丹。记叙了史学家顾炎武经实地考察,引用大量史实,证明北岳之祭在曲阳,自古有之,驳斥了改祭于山西的说法。成为后人研究北岳、北岳庙和古代山川祭祀的重要文献资料。
谒北岳庙
此碑刻于明嘉靖四十年(公元1561年),碑文草书。钦差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黄纪书丹。记叙了北岳神灵不但能布云施雨,恩泽生灵,还能赐贤臣良才辅佐君主治理国家,所以北岳神受到历代帝王隆重的封禅与祭拜。碑文提到北岳恒山飞石的神奇,祭祀祈雨的灵验,增添了人们对朝拜北岳神庙的神秘色彩。
|